close
今天呢,要跟大家介紹一本好書,可是不要冀望我會寫很多的書評,因為這種好書還輪不到小小吉祥來評論,我只能推薦大家去買去借來看,真的是一本很值得的書。
「正說清朝十二帝」

聯經 出版
閻崇年 著

聯經 出版
閻崇年 著
作者,是大陸人,不過好書管他是哪國人寫的,請大家把現在政府尤其是教育部長弄的一些狗屁倒灶的去中國化、去蔣中正化擺到一邊去,這些都只是那些沒有自信的政治人物玩的政治遊戲,如果真要去中國化,那這些政治人物應該會是文盲,因為再想撇清,「國字」,仍是從中國傳來的。
言歸正傳。
這本書我是在誠品買到的,原本是看了電視節目做的關於一些帝王陵的介紹,覺得很感興趣,所以跑到誠品去想找相關的書籍(因為誠品賣的書其實都很冷門,所以應該比較好找)。
逛了台中這邊最大的誠品書局──中友誠品,在歷史書籍區找了好久,哇咧,啊怎麼關於帝王陵寢的書少到....快找不到?
不行,沒有買到書回家覺得不甘心。所以我開始尋找有趣的書,就發現此書了。
一般歷史書籍尤其是關於帝王的書,其實內文都很乏味,像教科書一樣。
但是這本書很有趣,除了裡頭的照片是彩色的之外,紙質方面也很有質感,圖文並茂,敘述方式除了提出各界長久以來對各帝王的疑惑,以多方考證資料來告訴讀者為什麼,有沒有可能,破除長久以來的迷思。
書裡也有穿插許多帝王身邊發生的趣事,會介紹十二帝身邊的臣子們,有奸臣宦官,自然也會有清廉的好官。
記憶最深的是康熙時的一位清官,我摘錄一下書裡的一段給大家:
康熙朝最著名的清官于成龍,有個綽號叫「于青菜」,就是因為他雖貴為封疆大吏,卻常年不吃肉,只吃青菜。
于成龍,山西永寧人(康熙有兩位于成龍,兩位都是清官),先任廣西羅城縣知縣,當時已經四十五歲。羅城位於萬山之中,歷經戰亂,沒有城郭,遍地榛莽,縣衙是茅屋三間,居民僅六家。
于成龍到任後,召集流民,鼓勵耕耘,設養濟院,寬免徭役,興建學宮,縣境大治。史書說他「居羅七年,與民相愛,如家人父子」。于成龍升任合州知州,前往赴任時,百姓傾城出動,痛哭號泣相送。
有一位瞎子不肯離去,于成龍問他為什麼不走,他回答說:「我想您路上盤纏不夠,我會算卦,可以沿途賺點錢,以備不足之用。」于成龍很感動,就把他留下來。
果然,途中錢花光了,幸虧瞎子賺些算命錢補充路費才到了合州。在合州,有政績,又遷黃岡。
黃岡社會治安很亂,他裝成乞丐,深入罪犯巢穴,日夜雜處,探明實情,一舉端掉賊窩。又任黃州知府,再升任福建布政使。
時清軍平定三藩之亂,軍中多掠良民之子女為奴,他集資贖出被掠婦女放還。康熙十九年,升為直隸巡撫,上任後,嚴戒饋送長官。又遷兩江總督。他自奉儉約,每天就是粗米、青菜,終年不知肉味,江南人稱其為「于青菜」。在他的帶動下,士紳們改綢緞為布衣,官宦出門輕車簡從。僅僅數月,樸素之風大為流行。
他過於勞累,死在任上。于成龍做官,從不帶家眷,十分儉樸。
死後,將軍、都統、官吏、友人到他家中一看,「惟笥中綈袍一襲,牀頭鹽豉數器而已。」意思是說,于成龍家中只有竹筐裡粗糙紡織品製做的一身袍子和牀頭幾罐食鹽、豆豉而已。
為追悼于成龍,市民罷市,聚哭致哀,百姓家掛他的畫像祭祀。康熙說:「朕博採輿評,咸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!」
怎麼樣,各位看到上面的一點點摘錄,是不是覺得還滿有趣的呢?書裡還有更多精彩的呢,如果有興趣的話,可以看看住家縣市的國立圖書館裡有沒有藏書,可以預約借書唷。
聯經除了出版「正說清朝十二帝」之外,還有「正說明朝十六帝」、「正說唐朝二十一帝」、「正說宋朝十八帝」、「正說清朝十二臣」,我除了買了「正說清朝十二帝」之外,還買了「正說清朝十二臣」,所以其他的是不是像手上這本好看,我就不敢保證囉。
聯經網路書局上的試閱,是pdf檔,所以需要安裝pdf軟體,在網上搜尋一下就可以找到。
言歸正傳。
這本書我是在誠品買到的,原本是看了電視節目做的關於一些帝王陵的介紹,覺得很感興趣,所以跑到誠品去想找相關的書籍(因為誠品賣的書其實都很冷門,所以應該比較好找)。
逛了台中這邊最大的誠品書局──中友誠品,在歷史書籍區找了好久,哇咧,啊怎麼關於帝王陵寢的書少到....快找不到?
不行,沒有買到書回家覺得不甘心。所以我開始尋找有趣的書,就發現此書了。
一般歷史書籍尤其是關於帝王的書,其實內文都很乏味,像教科書一樣。
但是這本書很有趣,除了裡頭的照片是彩色的之外,紙質方面也很有質感,圖文並茂,敘述方式除了提出各界長久以來對各帝王的疑惑,以多方考證資料來告訴讀者為什麼,有沒有可能,破除長久以來的迷思。
書裡也有穿插許多帝王身邊發生的趣事,會介紹十二帝身邊的臣子們,有奸臣宦官,自然也會有清廉的好官。
記憶最深的是康熙時的一位清官,我摘錄一下書裡的一段給大家:
康熙朝最著名的清官于成龍,有個綽號叫「于青菜」,就是因為他雖貴為封疆大吏,卻常年不吃肉,只吃青菜。
于成龍,山西永寧人(康熙有兩位于成龍,兩位都是清官),先任廣西羅城縣知縣,當時已經四十五歲。羅城位於萬山之中,歷經戰亂,沒有城郭,遍地榛莽,縣衙是茅屋三間,居民僅六家。
于成龍到任後,召集流民,鼓勵耕耘,設養濟院,寬免徭役,興建學宮,縣境大治。史書說他「居羅七年,與民相愛,如家人父子」。于成龍升任合州知州,前往赴任時,百姓傾城出動,痛哭號泣相送。
有一位瞎子不肯離去,于成龍問他為什麼不走,他回答說:「我想您路上盤纏不夠,我會算卦,可以沿途賺點錢,以備不足之用。」于成龍很感動,就把他留下來。
果然,途中錢花光了,幸虧瞎子賺些算命錢補充路費才到了合州。在合州,有政績,又遷黃岡。
黃岡社會治安很亂,他裝成乞丐,深入罪犯巢穴,日夜雜處,探明實情,一舉端掉賊窩。又任黃州知府,再升任福建布政使。
時清軍平定三藩之亂,軍中多掠良民之子女為奴,他集資贖出被掠婦女放還。康熙十九年,升為直隸巡撫,上任後,嚴戒饋送長官。又遷兩江總督。他自奉儉約,每天就是粗米、青菜,終年不知肉味,江南人稱其為「于青菜」。在他的帶動下,士紳們改綢緞為布衣,官宦出門輕車簡從。僅僅數月,樸素之風大為流行。
他過於勞累,死在任上。于成龍做官,從不帶家眷,十分儉樸。
死後,將軍、都統、官吏、友人到他家中一看,「惟笥中綈袍一襲,牀頭鹽豉數器而已。」意思是說,于成龍家中只有竹筐裡粗糙紡織品製做的一身袍子和牀頭幾罐食鹽、豆豉而已。
為追悼于成龍,市民罷市,聚哭致哀,百姓家掛他的畫像祭祀。康熙說:「朕博採輿評,咸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!」
怎麼樣,各位看到上面的一點點摘錄,是不是覺得還滿有趣的呢?書裡還有更多精彩的呢,如果有興趣的話,可以看看住家縣市的國立圖書館裡有沒有藏書,可以預約借書唷。
聯經除了出版「正說清朝十二帝」之外,還有「正說明朝十六帝」、「正說唐朝二十一帝」、「正說宋朝十八帝」、「正說清朝十二臣」,我除了買了「正說清朝十二帝」之外,還買了「正說清朝十二臣」,所以其他的是不是像手上這本好看,我就不敢保證囉。
聯經網路書局上的試閱,是pdf檔,所以需要安裝pdf軟體,在網上搜尋一下就可以找到。
試閱網址:
http://www.linkingbooks.com.tw/basic/61065t.pdf
聯經網路書店網址:(打上「正說」兩字就可以搜尋到)
http://www.linkingbooks.com.tw/home/default.asp
在聯經上買的話,打79折,很划算,我一開始不知道,所以只買到9折,所以後續的書我應該會在聯經網上買吧。

全站熱搜